本报记者 盛若蔚
■市级党政正职具有下一级党政正职经历的占66.8%;县级党委书记具有县级班子或乡镇领导工作经历的占86.4%
■省区市新一届党委班子中交流干部占到一半;市、县、乡党政正职和关键岗位干部也基本由交流干部担任
■省区市新提名常委中,担任过市县党政正职的占63%,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占61.6%;市、县党委常委中,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分别占51.7%、66.1%
■省区市党委班子按规定配备了50岁以下的干部、45岁左右的干部;市级43岁以下的占11.9%;县级40岁以下的占20.3%;乡镇35岁以下的占32%
近日,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圆满完成,中组部负责人就这项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问:目前,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工作已经全部结束,请您介绍一下总体情况。
答: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,2011年四季度至今年7月初全国31个省区市党委,2010年12月至今年4月底全国应换届的374个市(州)、2789个县(市、区、旗)、33368个乡镇党委,均顺利完成换届。
这次地方党委换届,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目标,以谋划推动科学发展、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为重点,认真落实发扬民主、推进改革、严肃纪律三项关键举措,四级党委换届工作有序、健康、平稳,取得圆满成功。一是按照推动科学发展、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,形成了振奋精神、凝聚人心的好报告。普遍认为,各地党代会报告体现科学发展要求、符合当地实际、顺应群众期盼,目标明确、措施得力,振奋精神、催人奋进。二是围绕建设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,选配了朝气蓬勃、奋发有为的好班子。普遍反映,各地新一届党委班子结构合理、群众公认、坚强有力,呈现出新形象、新气象。三是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、群众满意度,营造了纪律严明、风清气正的好环境。普遍感到,这次换届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严肃换届纪律,工作抓得早、抓得实、抓得好,一抓到底,“抓铁有痕”,整个换届风清气正。
问:地方党委换届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。为确保这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,从党中央、中组部到地方各级党委做了哪些工作?
答:中央高度重视换届工作,强调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,要选优配强领导班子,要确保换届风清气正,要求各级党委高度重视,加强领导,精心组织,有序推进。胡锦涛总书记和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听取汇报,作出重要指示。中央政治局常委会、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专题研究,明确了地方党委换届自下而上、适当集中安排的总体原则和实现“好报告、好班子、好风气”的换届目标。中组部坚持把搞好换届作为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,会同中央纪委等单位,认真履行职责,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,在搞好省区市党委换届工作的同时,坚持“高度负责、指导在先、一抓到底”,下大力气加强对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的宏观指导,形成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,确保了四级党委换届健康有序。
各省区市党委和市、县、乡党委周密部署,精心组织,保证了换届工作顺利进行。一是深入开展调研,制定切合实际的换届政策。二是统筹考虑安排,认真做好换届组织准备。三是严格考察把关,形成普遍认可的人事方案。四是精心组织选举,确保人事安排大格局顺利实现。五是加强教育引导,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。
问:当前,新一届地方党委特别是省级党委领导班子与以往相比有哪些特点?
答:这次换届,坚持把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作为搞好换届的关键,高度重视和抓好党政正职和关键岗位干部的配备,注重人选质量,优化班子结构和整体功能,重视年轻干部、女干部、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选拔。
新一届地方党委领导班子的特点:一是党政正职政治上强、领导经验丰富。省区市党政正职均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多年,具有多岗位工作经历,政治上成熟,领导和驾驭能力强,群众认可度高;市级党政正职具有下一级党政正职经历的占66.8%;县级党委书记具有县级班子或乡镇领导工作经历的占86.4%。二是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大。省区市新一届党委班子中交流干部占到一半;市、县、乡党政正职和关键岗位干部也基本由交流干部担任。三是突出重视基层的导向。省区市新提名常委中,担任过市县党政正职的占63%,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占61.6%;市、县党委常委中,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分别占51.7%、66.1%;1658名大学生村官、2897名村干部进入乡镇党委班子。四是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。选配了一批年轻干部。省区市党委班子按规定配备了50岁以下的干部、45岁左右的干部;市级43岁以下的占11.9%;县级40岁以下的占20.3%;乡镇35岁以下的占32%。在选配年轻干部的同时,注意发挥各年龄段干部作用。重视配备女干部、少数民族干部,省、市、县党委班子配备女干部数量分别比上次换届增加了12.1、3.3、12.2个百分点;少数民族干部分别增加8.7、11.5、7.3个百分点。充实了一批熟悉党务、经济、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干部,注意班子成员年龄、经历、专长、性格的合理搭配和优势互补,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合力。
问:这次换届选人用人的标准是什么?是怎么确保这些标准得到落实的?
答:这次换届,坚持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用人标准,坚持五湖四海、任人唯贤,树立坚定信念、注重品行、科学发展、崇尚实干、重视基层、鼓励创新、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,切实把政治坚定、实绩突出、作风过硬、群众信任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,着力推进改革,完善干部考察工作。
一是坚持把德的考核放在首位。积极探索考核干部德的有效途径,个人述职述德,民主测评测德,个别谈话问德,民意调查注意了解在群众中的口碑,实绩分析了解干部的政绩观、工作动机和工作作风。二是突出考核科学发展实绩。着重考核经济发展、维护稳定、改善民生、环境保护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情况,把换届考察与年度考核、任职考察等情况综合分析,防止简单地把经济总量、发展速度等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,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。三是注重考核廉洁自律情况。各地坚持把听取纪检监察机关对换届人选的意见作为必经程序,充分运用巡视、审计成果。对确有问题的,坚决不提名。省区市党委换届所有提名人选廉洁自律情况都征求中央纪委意见,对考察对象中的地市委书记还开展履行干部选拔任用职责离任检查。四是严格考察程序。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新精神、新要求,规范考察办法和程序,分期分批进行换届考察。省区市党委换届考察从2011年7月开始,抽调300多名骨干,由领导经验丰富和熟悉干部工作的省部级领导同志担任正副组长,经过集中培训,分四批进行考察。
问:这次换届,在发扬党内民主方面采取了哪些新的做法?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效果?
答:在地方党委换届中,坚持把发扬民主、走群众路线贯穿换届工作全过程,把换届作为扩大党内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,认真落实干部群众知情权、参与权、选择权、监督权。
一是扩大干部考察工作的民主。坚持以往的成功做法,充分吸收近年来各地创造的新鲜经验,着力增强民主推荐、民主测评的科学性、真实性。对新一届班子成员人选进行全额定向推荐,对现任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、民主评议,合理确定参加人员范围,科学分析和运用推荐测评结果。确定换届人选既考虑民主推荐结果,又注意干部的一贯表现,防止简单以票取人。对新提名人选实行差额提名、差额酝酿、差额考察。市、县党委换届,多数地方对考察对象实行了媒体公示。二是扩大代表产生过程中的民主。坚持自下而上、上下结合,反复酝酿、逐级遴选,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进一步增强。省区市党代表选举的差额比例由上次换届的26.4%提高到28.7%,基层一线代表由31.2%提高到33.4%,妇女代表由22.4%提高到25.8%,少数民族代表占14.2%。市、县党代表差额比例平均为22.3%、21.7%,均高于“不少于20%”的规定;基层一线、妇女和少数民族代表比例也实现了“两升一保证”。三是扩大党代会报告形成过程中的民主。通过组织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,广泛听取各级领导干部、基层党组织、社会各界人士对报告的意见建议;党代会期间,安排充足时间认真讨论审议报告,做好代表提案受理和答复工作。四是扩大选举过程中的民主。适当提高党委委员、候补委员候选人差额比例,省、市、县平均差额比例分别为11.9%、14.9%和11.3%,均高于“不少于10%”的规定。各地选举中认真做好人事安排说明,增进代表、委员对候选人的了解,创造有利于他们充分表达意愿的环境,保障选举人的民主权利。
问:这次换届,发现和处理了哪些不正之风和违纪问题?党员、群众反映如何?
答:这次换届,坚持把严肃换届纪律摆在突出位置,坚持教育在先、警示在先、预防在先,以最坚决的态度、最有力的措施,确保换届风清气正。2010年底中央纪委、中组部联合下发《通知》,明确提出“5个严禁、17个不准、5个一律”的纪律要求。中组部会同中央纪委先后派出16个督导组,中央巡视组结合回访,对31个省区市换届风气进行督导。加强违反换届纪律查处力度,各地普遍实行违反换届纪律举报查核专办制度,做到“有报必查”、“露头就打”,发现一起、查处一起、通报一起,坚决整治跑官要官、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,中组部先后向全国通报了11起违反换届纪律的案例,正风肃纪取得成效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换届纪律、自觉抵制歪风邪气,为搞好换届营造了良好环境。从选举结果看,这次换届当选的党委常委都是上级党委批准的候选人,党委书记、副书记均顺利当选。从省区市党代会代表对换届风气的民主测评情况看,认为本省党委换届选举风气“很好”、“好”的分别占94.1%、5.4%。从2011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看,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,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3.73分、3.17分,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提高了4.21分。总的来看,这次换届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,政策明确,组织严密,程序公正,风清气正,真正换出了活力、换出了正气、换出了干劲。
|
|